制藥機械或將成潛在行業盈利“黑馬”
2015-12-03查看:
...
報告顯示,盡管中國經濟從2013年以來進入增速放緩的“新常態”,與其他工業制造業相比,醫藥制造業仍保持了相對較高的景氣指數,并且高于行業總體水平,充分顯示出醫藥制造業抗經濟波動的特征。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華雪蔚表示,2014年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容量約 44,532億元 ,廣闊的市場為醫藥健康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這其中,醫療服務的市場容量為21,400億元,占比48%; 藥品的市場容量約占40%,醫療器械約占3%; 其他類則包括了保健品、營養膳食補充劑、健康管理等。
她認為,未來在藥品價格改革的影響下,藥占比將逐步下降,醫療服務占比則相應上升。
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持續增長,預計到2015年底主營業務收入將超過27000億,2016年將接近30000億;利潤總額2015年底預計將達到2700億,2016年有望接近3000億。
不過,“十二五”期間隨著中國經濟的整體下行,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增速呈總體下滑態勢,預計2016年增速將進一步降低,主營業務收入增速約11%,利潤總額增速約7.5%。
從利潤率看,醫藥工業依然保持相對較高的行業利潤率(9.5-10.4%),遠高于工業整體水平(不到6%)。 預計2016年將繼續保持相對較高的利潤率水平,而且下半年會有所提升。
華雪蔚認為,綜合醫藥工業各子行業的經濟規模、利潤水平、利潤率、成長性以及盈利能力等因素,化學制劑、中成藥、生物制劑仍將是2016年及“十三五”重點發展的子行業;而中藥飲片和衛生材料分別在大健康產業驅動與在生物創新技術驅動之下將具可預期的成長性:制藥機械則可能成為潛在的行業盈利“黑馬”。